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策略
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国有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国有企业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核心的改革目标。
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策略有哪些?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和完善四个机制。
一、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
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是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基础和本质。在市场经济中,职业经理人应该由市场来评估、认证和配置。首先,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具有国有企业特色的职业经理人评价标准体系,制定并发布标准化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制度,积极发展职业经理人考核技术。职业经理人通过资格评估和认证得到社会和法律的认可,这为职业经理人市场上的求职者贴上了合格的标签,为国有企业选择和聘用职业经理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次,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完善职业经理人的聘用和退出机制,建立严格的选拔任用和退出制度,实行“公开招聘、民主评议、综合测评、择优录用、评估淘汰”的聘用机制。
二、规范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一方面,建立合理规范的薪酬体系。职业经理人通过对企业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绩效,从而获得劳动报酬。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的关键是解决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之间的失衡。根据笔者的调查,我国职业经理人的薪酬激励一般采用“工资+奖金”或“年薪制”的短期激励,其中基本薪酬占年薪总额的比例较高,职业经理人的薪酬与企业的长期绩效和经营风险相关性很小。对此,国有企业可以在保证基本工资能够满足职业经理人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增加股票期权、递延奖金等中长期激励和风险收益,并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的持股机制。其次,薪酬体系还必须严格规范工作待遇、工作消费和企业消费,以避免隐性薪酬的不合理性。此外,还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薪酬体系,注重声誉激励等精神激励形式。
另一方面,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综合绩效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有效解决考核中存在的重当期利润、中长期考核激励不足、考核标准“一刀切”等问题,确保国有企业保值增值。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部门要完善《中央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等考核机制,注重经济社会效益考核、短期和中长期考核、考核过程动态监控、绩效结果与中长期激励挂钩。
三、建立职业经理人的监管机制。
职业经理人作为国有资产的代理人,行使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必须接受严格的外部监督,从而实现外部约束与内部监督的有机无缝衔接。一是进行立法建设,完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外部风险管控体系和监督机制。通过制定《职业经理人法》,完善《企业法》、《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其次,建立职业经理人信用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各方支持的职业经理人信息库。根据职业经理人的个人业绩档案和信用记录,对职业经理人的信用资产进行评级、检查和评估,以管理和规范其市场行为。
四、完善职业经理人的责任机制。
职业经理人的责任和义务是由企业制度和经济法律规定的,必须在企业管理中承担。首先,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构建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职业经理人的具体责任和义务。其次,建立问责制。职业经理人违反代理行为,给国有企业造成严重损害的,应当对国有企业承担赔偿责任。与此同时,应建立严格的问责制,让专业管理人员对其决策失误负责。
建设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还需要把握以下关键问题:
1、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加快国有企业董事会规范化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国有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明晰权责界限,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推动中央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规范的董事会,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条件,也是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重要条件。
2、明确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理顺国家的两个身份和职能,让政府及其部门行使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让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国有资本,实现国有资本增值,维护国有资本投资者权益。准确界定国有企业的职能,实现分类改革和分类监管,进而明确各类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身份。
3、培育和规范职业经理人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是促进职业经理人合理流动、市场配置和规范管理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和职业经理人建设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同时,加快职业经理人协会的完善,促进职业经理人市场的规范发展。
以上就是国企职业经理人改革咨询公司关于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策略的相关介绍。
》》更多职业经理人改革咨询,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咨询问题,欢迎联系尚瑞咨询,咨询电话:020-823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