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四个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国有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工作的重点。
三项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深化劳动制度改革,建立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管理人员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拓展阅读:国企改革之三项制度改革)
上述可见,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控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企业良好发展的催化剂,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效率,团结员工,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重要手段。
那么,企业如何正确推进改革,实现预期的目标和成效呢?以下是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四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1、推进改革要稳妥。
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最大限度地缩小实际完成的任务与改革预期结果之间的差距,一步一步取扎实推进才是根本。企业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自我剖析,制定有效的阶段目标,并及时评估阶段效果,不能抑制苗头,鼓励苗头 然而,一些企业在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实施过程中走得太快。为了完成任务,他们片面追求速度,不合理地压缩所需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违反科学规律、缺乏实际效率的工作,但往往欲速则不达。没有扎实的根基,又怎么能结出硕果?
2、目标设定要明确。
不同的企业在制定三项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时,应着眼于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寻求适合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应对策略 例如,对于新开办的企业,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完善用人制度是主要的改革方向 对于一些有几十年成就的老企业来说,劳动制度改革最基本的内容,“实现劳动合同签订全覆盖”,已经成为一个难题 即使这一条款是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的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主要内容,短期内也难以完全解决 特别是有临时工和劳务派遣人员的企业,积累了不规范的初始管理、业务范围和地理位置的影响、过度压缩人工成本等隐患,导致了这一矛盾的加剧。因此,企业应注重设定改革目标,“对症下药”才是可行的政策。
3、具体实施要全面。
企业应该把上级下达的改革任务一步一步落实到基层,但最终真正落实改革的往往是基层组织。以这种方式实施改革的效果是片面的,不能真正惠及企业本身。例如,困难在于“所有员工”这个词 在关系复杂、冗员多的国有企业中,如果触及到某些群体或个人的利益,改革将成为“雷声大,雨点小”的无用之作,难以克服“要想脱胎换骨,必须伤筋动骨”桎梏。面对这一现实问题,企业领导对于改革的决心至关重要,成为改革成败的主导因素。
4、职工利益要兼顾。
企业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是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价值取向的和谐统一,这在三项制度改革革的分配制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企业在对每个岗位的价值进行评估后,制定基于岗位价值的薪酬管理体系,通过竞争岗位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邀请职工代表参与制度的制定,突出企业对职工利益的重视,使这一制度得到广大职工的普遍认可和坚决执行。这不仅可以避免吃大锅饭的现象,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的管理充满激情和活力。
以上就是关于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四个建议的相关介绍。
》》更多关于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咨询问题,欢迎联系尚瑞咨询,咨询电话:020-823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