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就是通过高质量的供给来满足高质量的需求,通过高质量的资源,实现社会整体高质量的投入和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循环,因此,质量越高,效率越高,公平性越高,可持续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从供给侧改革到高质量发展战略,一方面,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趋势下,世界贸易体系矛盾不断,出口受阻下降,投资效应下降,消费乏力,导致原有经济发展政策的失败主要由投资、出口和消费拉动。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结构性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等方面,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
当前,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是相互交织、相互叠加的。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很复杂。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高质量发展的不同方面。从目前的舆论导向和各级政府采取的措施来看,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仍然是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更多地采取“减产、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强薄弱环节”的措施。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改革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决胜三大战役,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民生、防范风险、维护稳定、保持经济合理运行区间,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规划中做出更为严峻的选择和更为严重的后果,完成人民认可的硕士学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在各级地方政府的行动中,淘汰落后生产、关停和搬迁高污染、高能耗、低产量企业、清理僵尸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追求每亩税收等已成为主流政策。
政策宣传更加突出,政策力度更加严厉。然而,实际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在一些地方,经济低迷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为什么?我们认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的措施只能在宏观和中观层面加以引导和规范,而企业在微观层面的高质量发展往往被忽视。只有优质企业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优质发展企业之路。
既然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那么作为主体的企业应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呢?
根据我们在管理咨询过程中对中国企业发展的观察和思考,我们认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确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和目标
明确的指标和具体的目标值,可以明显地作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和指南针,可以指导和借鉴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和竞争水平差异很大,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覆盖所有企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目标值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然而,根据我们的研究,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主要可以从外部优势指标构建。例如:
财务指标: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毛利率水平、现金流量率、权益回报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人均费用率等。
市场指标:包括相对市场占有率、销售费用率、人均销售收入、单店(产品)销售额、顾客满意度等。
创新指标:包括研发支出占比、新产品收入占比、单位能耗指标。
品牌指标:包括品牌价值排名、品牌美誉度、社会责任指数等。
以上四类指标每年可根据企业阶段性重点进行适当调整,并根据历史数据、企业追求和竞争情况合理确定各项指标的目标值。
企业高质量的发展指标体系和目标价值必须得到企业中高层管理团队的认可。可以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然后总结整理出具有自身特点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从而达到目标。
2.确定影响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仅仅指标和目标价值观不足以有意识地转化为有效的组织行为。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不难产生具体的行动,而是如何保证各部门和人员的行动是有效的。
那么,如何采取有效行动呢?这就需要确定哪些因素对市场竞争至关重要,只有符合这些关键因素的行动才能有效。企业往往采取很多行动,但收效甚微,耗费大量资源和精力,结果一无所获,因为很多行动偏离了关键要素。
识别影响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从顾客和竞争两个维度来考虑。目标客户是谁?他们的核心要求是什么?怎样?谁是竞争对手?他们的长处是什么?什么是缺陷?它的比较优势是什么?该如何培育?等等。
当然,也要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企业的性质。例如,对于资源依赖型企业来说,关键资源是什么?如何加强?等等。
通过不同方面的梳理、讨论和比较,能够清晰地呈现出企业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有针对性的行动才能有针对性,事半功倍。
3.优化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结构
也不足以确定使它们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我们必须认识到,关键要素的效用只能通过经营管理的一系列决策、资源组合和政策引导来体现,特别是一系列关键结构的优化。例如:
业务结构:哪些业务需要加强?哪些需要退出?需要输入什么?等等。
产品组合:哪些产品盈利?哪个在赔钱?哪些应该终止?在研发方面应该进一步投入什么?
客户结构:哪些客户是有价值的贡献者?哪些消耗资源?如何优化?
区域结构:哪些区域市场最具潜力?哪些区域市场可以放弃?
网络结构:哪些网络是有效的?哪些效率低?什么应该清除?应该发展什么样的网络?如何发展?
优化这些关键结构是对“你卖什么”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回答“给谁?”“谁来卖?”“你在哪里卖?”“多少钱?”以及一系列经常困扰企业的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不容易给出正确答案,这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
4.加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企业正规化、制度化的重要工作内容,关键管理制度是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结构优化的保障。
随着环境、人员、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变化,优秀的企业、高校、咨询机构和管理专家总结研究了不同经营管理领域的不同管理制度,为不同行业树立了标杆,即“最佳做法”。
然而,由于管理部门众多,一些企业也急于借鉴和模仿成功企业的经验,无论其自身发展阶段、行业属性、管理基础等,结果都会出现“猴子生意”现象,导致管理体制混乱。
因此,坚持以客户为导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包括:战略规划与绩效管理体系、市场调研与产品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客户满意度管理体系等关键管理体系
这些管理体系当然包括相应的理念、流程、关键节点、体系、方法、工具等内容,这些都需要企业投入资源,高层团队高度重
视,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来构建,并不断迭代、修订,最终会成为无形的企业软实力。
5.激活影响质量发展的内部机制
有了指标体系、目标值、关键成功因素、关键结构和关键管理体系,企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因为前面提到的结构优化和制度建设,需要正确的人走正确的路,全心全意地去实施推进,即激活内部管理团队的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然而,企业内部活力的激发需要领导、组织优化、权责分工、激励创新、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其中领导作用最为关键。因为其他一切都是由领导推动和引导的。
因此,从根本上讲,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最高领导能否实现高质量的决策和引导。
企业咨询尽在尚瑞咨询。咨询电话:4008-440-535